关键词: 全国招教
心理学人物——斯金纳
生平简介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镇的律师家庭。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1922年,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毕业后受华生和巴甫洛夫的影响,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并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研究院任研究员期间,他系统地阐明了他的学习理论。20世纪50年代前后,他开始尝试把研究结论及行为主义的哲学观点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程序教学、行为矫正等方面取得瞩目的成就。
人物思想考点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
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的概率。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
(1)基本规律
①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负强化作用的类型分为: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如何摆脱痛苦。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经历过厌恶刺激的痛苦后,学会了对预示厌恶刺激的信号作出反应,从而避免痛苦。
②消退
有机体在作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会降低,这称为消退。
③惩罚
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伴随喜爱刺激的消失,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有两种形式:
呈现性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
移除性(取消性)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某一刺激,以抑制或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
2.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就增强,不学习时反应速率则下降。因此他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的变化。在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改革,设计了一套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方案。
采用机器教学必须把教学内容编成程序输入机器,因此,机器教学就是程序教学,但程序教学不一定要用机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有五条:第一,积极反应。第二,小的步子。第三,及时反馈。第四,自定步调。第五,低错误率。
3.行为塑造与行为矫正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子强化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他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
通过逐步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消退则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即通过不予强化来减少某类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例如,小孩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为矫正这种行为就不应再给予强化,因为父母的无端让步实际上正起着强化不正确行为的作用。
常考习题
1.(单选)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华生
D.斯金纳
【答案】D
2.(单选)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的原则中,不包括( )。
A.设定目标
B.小步子前进
C.及时强化
D.延时强化律
【答案】D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登录下载附件
微信扫码登录下载附件
二维码失效
请点击刷新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添加
获取1对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